印度文還是印地文? |黃苹 2018




引言
想想學習印地文也四年多了,當初秉著一股熱誠,傻傻地進入北印度的大學任教,第一個學期就發現英文在當地一點都不夠。除了司機、清潔工之外,出了校門,攤販、小店與居民們,大部分都操著濃厚的哈雅那邦(Haryana)口音,講著一口流利的印地語。當時,我們在台灣中心配有一位印籍助理Shyam,他十分有禮,照顧我們非常周到,但我總是不習慣出去都要依賴著別人,買東西不能自行表達,需要等別人幫忙才能完成任務。因此興起了學習的動機。這才發現,位於德里近郊的學校,要能找到好學校、好老師,真是困難。
動機
幸好,學校的英語中心發出了一封信,大意指,學校會幫我們這些外籍教職員們開一門印地語班。我毫不考慮就馬上報名,並且準時出現在課堂中。第一次上課是,是一位中年貴婦,她穿著美麗的紗麗,要我們幾個老師們對話。她念一句,我們跟著念一句。我印象非常深刻,另一位老師因為自己先在網路上學了一點對話,所以念得非常流暢。而我,就像鴨子聽雷一般,連複誦都說不出來。本來以為自己外文系背景,又學了英文、法文、德文與西班牙文,應該會有很大的優勢,但當我在看不到拼音的狀況下,灰頭土臉的亂念一通,在對話時,吱吱嗚嗚的含糊帶過。就這樣,第一堂課結束。

接下來的幾堂課,學生人數越來越少,老師把每個字母寫在白板上,後面寫著以字母開頭的詞,就這樣抄抄寫寫一堂課。老師在唸時,我才發現原來印地語的一些字母極度相似,老師的背景是印地文文學,並沒有教外語的經驗,所以當她認真的說顆顆顆,我們念出個個個的音時,她賣力的一直糾正我們。「不是啦!科、顆、柯。」我茫然地說出「個、各、格」,老師總是說,No, no, no, it’s not! It’s k, k, k。我最後勉強發出介於兩者之間的音,有種不是學習,而是靠運氣說對時,老師說,對~沒錯,就是K!我默默的思考,我剛剛到底說出了什麼,用了舌頭的哪個部位,哪裡說對了呢?我們幾個老師踱出教室時,都有點沮喪,但這也是唯一個學習印地語的管道啊。

我自己身為華語老師就知道,若是沒有經驗或學過外語教學,以母語教學法來教外國學生是行不通的。這個教學流程也讓我思考了一下,當我們把字母帶入常用詞,例如A for apple, b for boy時,希望學生能夠透過這些圖片記得這些發音,但我真的無法記得整個系列的字母。後來碰到另一個台灣人正在語言中心學印地語,她跟我說,要去另一個語言中心短期學期,那邊的老師比較專業也會告訴我們舌頭要怎麼擺才能念出對的音。於是在2014年中正式開始了我的學習歷程。

印地語特徵
印地語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很多人不知道原來它屬於印歐語系,因此除了拼音文字(母音配子音)外,動詞也像拉丁語系一樣跟著主詞及時態變化。不過比常見的歐洲語言少了性別的主詞,因此只有單數跟複數主詞,而且「您」與你們、他們的動詞變化一樣,所以真是好記呀!另外,印地語是主語–賓語–動詞的語言,所以我常聽到印度學生在說中文時,動詞會消失,或是我自己忘了把賓語加進去,造成詭異的句子,都是因為語言結構不同所影響的。

印地語,又稱北印度語,因為大約65%的印度人會說,也被列為主要官方語言之一,在不同省份都可以學習。許多印度人及鄰近國家都受到寶來鎢電影的影響,會說簡單的印地語,這裏說簡單,可是還是比我們努力學習的苦命學生多很多~~
方法
On Site Language Service (OSLS) 是一個由美國人建立的語言機構,他們所使用的教學法很特別,後來才知道原來各地傳教士多半用這樣的方法學習,才能在短時間中掌握口語能力。我原先看了他們的學費表有點卻步,因為明明才一個禮拜五天的課程,為什麼要收這麼高的費用?直到我開學後,他們運用當地社區當作一個學習環境,給我們整套教材,在一周訓練中教我們如何使用,並能帶著沒有教學經驗或甚至部會說英語的當地人教導我們說最普通印度語。說到這邊應該很多人會疑問我到底在說什麼,待我慢慢分述。為了幫助來自各省的語言學生能不需要跑到德里或大城市學習,身為一個學生,可以在自己居住的地區尋找一個同性別的人來擔任印地語幫手(helper),不稱他們為家教或老師的原因是,他們完全不用備課,只要上課時間出現在學生家,學生指出要學習的章節,他們一開口,我們就跟著說,用主題式詞彙來開始,接著以詞彙造句以後,幫手寫出句子,全部都寫完後,學生引導他們兩次慢、一次快的速度來念出這些詞彙與句子,學生負責錄音。錄完了,下課,學生開始自主學習。

而自主學習對於我這個傳統的語言學生而言,特別有挑戰。在一邊全職工作之餘的時間,要花上課同等的時數來聽錄音、跟著牙牙學語,背誦全部課程的內容後,到社區找當地人練習。許多練習方式顯得十分單純,卻很有用。舉例而言,我拿著一張詞彙圖,我指著圖片要路人念給我聽,我指給他們看,接著我念給他們聽,他們指給我看好來確認我的發音是否正確。到了第二期語言課時,我的能力從詞彙變成說句子及說故事,要把故事一段一段記起來,再說給路人聽。

我很幸運地找到一個教授的太太,她也是我的中文學生,身兼甜美的家庭主婦,所以我們在學習期間相處融洽愉快,即使到後來我沒有辦法撥出時間練習,以至於什麼都記不起來時,我們還是維持著學習句子的習慣。在這段學習過程,對我幫助非常大的是蔬菜水果及住家用品的名稱。
破印地語沒距離
每周到學校附近的菜攤去買菜,我都能以流利的方式問他們菜價,那裡的菜商也很可愛,當他們聽到我努力地說出菜名,還會微笑跟我打招呼。在學校宿舍常常需要工人來修繕東西,因此我也特別在課程中加入自己的需求,把簡單的命令句都學會之後,許多工人對我的態度變得友善,甚至在打電話時都知道我是誰了。

人是很神奇的動物,因為語言而隔開,卻也因為學習語言再次連結起來。後來跟印度丈夫結婚後,到婆家拜訪,我很三八的跟他們講起破印地語,說著說著聊到「先生」(पति, pati)這一詞,可是我的發音不準確念成放屁(पाद, paat),結果全家笑倒了。即使我們的溝通程度不高,但我確定他們知道我很認真卻還是很逗趣。另外一次是在我們鄉下大學旁邊的照相館,我為了要洗照片鼓起勇氣走進去,跟老闆講著講著他突然問我是不是從印度東北來的。我們黃種人的面孔跟多數印度人不同,再加上我們的腔調跟北印度人差異懸殊,因此常常在印度會被認為是東北人。我笑著說,我看起來像,可是我是台灣來的,他們嘖嘖稱奇,說居然外國人會講我們的語言,好多次語言都為我們拉近距離。

你學過印地語嗎?留言跟我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