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婚姻五四三:印度先生與台灣太太 | 黃苹


最近接受了一個播客訪問,兩個男生大問我跟陸陸的異國婚姻過去現在未來。錄音有個好處就是有時間限制,所以一定還是有很多沒講到的東西,現在我想了一下,不吐不快。(單集上架後我會再來補個連結)

2016年,我們結婚到現在也已經五年半了,但我們的熟悉度還是感覺不到五年。當然我現在講的全部是我的主觀想法,陸陸常常跟我想的是完全不同的。大家最常問的就是我們怎麼認識的,那我就簡單講一下好了。我2013年到印度的大學工作,一學期後在德里的國際教會認識,第一次看到他覺得他在台上好高,帥帥的,戴個眼鏡很斯文。在去印度前,牧師還特別跟我說要小心被帥帥的穆斯林騙走,我還笑著說,拜託牧師,我不會喜歡印度人啦,結果不到半年馬上槓龜,真的是太鐵齒會踢到鐵板,上帝也是非常幽默啦。

一開始看到他也不知道他的國籍,在大家握手問好時,才知道他是來自印度的Louis。當天我回家就在筆記上寫著一段禱告,上帝啊,這個男生看起來人很好喔,如果他已經有家庭,你就祝福他,如果沒有也祝福他未來的伴侶。自己一邊假鬼的禱告,其實也心機的想如果以後交往,這樣也可以祝福到自己。而陸陸那一邊則是覺得我很漂亮(我在台灣根本不算漂亮的,真是要選對市場才會有人欣賞我這種平平的臉咧。),只是他本身很害羞,不想馬上就貼上來。但在後來我回台灣時,默默被加了臉書,原來是他去問我們的共同朋友,才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正確的Ping Huang 哈哈哈~我們這個世代呢,還是要靠科技幫忙,不然也不太可能這麼快就可以聊到天。因此我們在臉書上遠距聊了一個月,那時他在德里工作,我在台灣休假。他還特別在我生日那天打來,我媽還在旁邊鬼叫誰阿誰阿,噁心死了,還從印度打來。

在談話中,我非常有意識的去問比較深入的問題,因為那時我們都已經27歲,我真的沒有什麼閒時間去交往再心碎,會偏向以結婚為前提的認識男生。後來,他才告訴我他27歲也從來沒有交過女朋友,我有點驚訝,但母胎單身的我,也告訴他沒關係,我也沒交過男朋友。這個共通點也可能造成我們兩個人都覺得彼此很特別~

2014一月,我的同事看不下去,決定要我們大家一起去 Jaipur 旅行,但我第一天晚上搭夜車時就一直因為腸胃型感冒而大吐特吐,陸陸初次跟我旅行,就在旁邊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在我吐的時候撈起頭髮,好不貼心啦~~~我們去到Jaisalmer,看到茫茫沙漠,真是興奮。在那幾天,我們認真的談了一些問題例如他有沒有考慮出國居住、願不願意學中文等,我自己也跟上帝對話,我感覺上帝問我願不願意成全這個男生,我說老娘不會像個媽媽一樣照顧男生,自己照顧自己,但如果他問我的話,我就會說好。隔天凌晨我們很早就醒了,他就問我能不能當他的女朋友,我當下有點詫異,想上帝是在跟我開玩笑嗎,但也欣然答應。交往一年後,陸陸申請到清華大學唸書,我們遠距一年,在2016寒假時,我們就在德里結婚了,我2016年暑假後,離職,搬到新竹,開始了我們的正式婚姻生活。

婚姻本身很難,但我想列幾個是跨國婚姻的一些特點給大家參考。這個清單應該會隨著年數而漸見增加~說不定以後再寫另一篇補充囉。

優勢

  • 多語多文化:在我們的婚姻中,我們都使用第二語言英語溝通,有點可惜我們目前無法用中文或印地語溝通,我們都學過彼此的語言,我自己是希望能更精進印地語啦~在生活中,我們的食物櫃會分成三個區域,印度、中式、其他。所以印度區就會充滿香料、他愛吃的namkeen (鹹點心,有點像點心麵)全麥麵粉、basmati 長米或豆類乾貨,中式的則是我愛吃的麵條、豆皮、醬料,其他可能是義大利麵、麵粉、花生醬或點心等。我們可以過兩邊不同節日,吃彼此的料理,屙,對了,印度菜大部分都是我在做~他做菜會讓我等到餓死,所以做菜還是我主要負責。

  • 跨足不同社交圈:因為我們都對異文化開放,所以在朋友聚會中,我們比較可以容納不同文化的朋友,只要大家可以用英語溝通,大家都可以當朋友。例如我們以前在新竹或現在在美國,就會找不同的國際生來聚餐聊天。

  • 選擇多:這裡講的選擇可以是很多方面,例如電影我們可以有三個方向,華語、英語跟印度電影。買東西,我們也可以從各自母國買回最划算最道地的東西,例如回印度就會買滿香料跟衣服、回台灣會補點3C用品跟文具、在美國大打折時反倒是可以買很多禮物帶回家。挑戰居住地也一樣,我們可以至少有三個地方選擇,雖然我一直想去非洲住,但陸陸對於一直到新環境沒有太大興趣。

  • 比較能夠接納異己:這好像跟前面說的有點相關,因為兩個人根深蒂固的不同,以致於很難期待對方可以符合自己的文化價值,或是把很多事情當成理所當然。例如,我從小吃短米吃到大,真的不是很愛長米,只有印度菜時才會配,其他中菜我一律要吃短米,而且台灣的池上米也太好吃了,連我愛吃麵的人,我每次回台灣都一直吃飯,把沒吃到的都補回來。但我沒有辦法改變陸陸習慣吃長米,所以我們家都會準備兩種米,對於自己或朋友的異文化理解度也會比較習慣不緊張。

  • 可以創造自己跟婚姻的新文化:這個也不一定是跨國婚姻才可以,很多配偶結婚後都需要會彼此改變與調整。但我在說的是,我們可能可以從不喜歡的母文化跳脫出來,創造另外的自己。例如,我很喜歡跟著音樂亂跳舞,但在台灣好像只有夜店才會有跳舞的機會,但我這個良家婦女沒去過夜店,到了印度隨時都有機會亂跳,而且我覺得寶來塢的音樂非常有節奏跟熱情,是我在華語流行樂中比較找不到的,因此我可以在新的文化中隨之起舞也不奇怪。

挑戰

  • 永遠至少有一個人想家:這個也不是我自己想的,我婚前查了一些跨國婚姻的資料時,就看到這一個特點。這挑戰也在我們五年中出現過好幾次,每到過年佳節時候,總會有點失落。陸陸在聖誕節特別想家,我則是過年時特別想家。有時候也會因為家裡發生事情或是情緒不來由的低落,可能也會因為多媒體觸發而想家等。

  • 兩個家鄉兩邊親人距離遠:陸陸2017-2018年在等綠卡的時間,他的爺爺去世,他沒有辦法趕回去,家人也叫他不用回去了,他因為這種外在因素無法奔喪低落了兩個禮拜。我很難想像他的遺憾,但我自己也是爺爺在2019年中去世,我立馬訂了機票不管爸媽反對就飛回去。真的是為了爺爺嗎?一半,另一半是為了見家人、支持一下他們,當然也是想回台灣懶一下~父母越來越年長,我們也需要思考要怎麼照顧他們,這些事情都在我們計畫的後面會稍微想到,雖然現在也不需要我們跟父母同住,我們會知道未來需要思考。我爸媽喜歡暑假來住,他爸媽則是沒有任何出國的期望,只拚著唯一的兒子快快回家,我自己都覺得他妹妹這樣不會覺得偏心嗎~

  • 無法跟母文化的人一樣的互動:很多特質都是一體兩面,兩人可以包容彼此文化,互相學習的同時,不太可能會學到一個深層的回憶。有一次我在廁所大唱郭富城的對你愛愛愛不完,我跳到他前面唱完,他一頭霧水沒反應。或是我想跟他分享那個綜藝圈的人的事情,或是經典電影時,他因為從小不太看美國電影,台灣電影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這類的接軌常常會縫隙超大。而陸陸也曾經興致勃勃的跟我介紹他最愛的Salman Khan的一些故事或背景,對於印度文化跟歷史知識是零的我,真的沒有辦法給他那種印度朋友可以給的回應跟默契。

  • 考驗非母語溝通能力:大家可想而知,用第二語言吵架時,有點辛苦。在情緒高漲之中,我連髒話都會罵出來,哪有時間在那邊想英文句子,甚至有很多時候詞語的轉換在很生氣或很難過的時候都會卡住。舉例而言,有一次半夜我突然抽筋,但我不會講抽筋的英文,我只能一直拍他說腿很痛,他被打醒也是霧煞煞覺得不知道要怎麼幫,我當下就掀起了很深的恐懼,因為我覺得如果我臨時出意外,我可能無法表達,就會延誤就醫~我們也很常糾正彼此的英文,反而弄得對方更怒。我也發現,我如果超級開心,要描述一件事情,卻無法順利講出時,那個喜悅就會直接凍結,我後來就會懶得再說一次了。

  • 文化比較可能造成對立:在某些議題上,如果對於某個國家有偏見或歧異時,反而會激起我們的愛國情操,結果落到為吵架而吵架。通常我們可以批評自己的國家,但聽到自己國家被伴侶批評是真的會感受大不同。有時也不一定是國家,也可能是家庭文化遭受抨擊,會造成比較大的傷害。例如,我們曾經討論過小孩是否要跟爸媽同床睡,睡到幾歲。他家文化是可以睡到小學可能三四年級,我自己聽過很多印度家庭都睡到中學等。但我們家是從小分房睡,對我而言這是訓練獨立跟父母有自己空間的方式,但有次吵架,我說你們這樣睡,都沒有隱私權,我以後如果生小孩才不要這樣,他反而嗆我說我們家分房睡,以致於現在家人關係疏離,誰疏離,你全家才疏離咧哼!這樣看來也沒有什麼好處。在吵架比較有經驗的人就會知道,這個架已經根本歪掉了,兩個文化不同,根本跟我們當下的議題無關,可是說出來的比較反而更讓我們對立。

不管婚姻是否跨國,都需要耐心跟溝通,很多時候我自己也分不清哪些是跨國婚姻獨有特點,還是婚姻普遍現象,你覺得呢?

 

留言